必赢766net手机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建工作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学生组织与活动
  • 招生就业
  • 校友工作

农业“课堂”到田间 科技“送经”助振兴——记贵州省科技特派员陈红

2023-08-18     浏览次数: 387

农业“课堂”到田间 科技“送经”助振兴——记贵州省科技特派员陈红


  盛夏时节,穿行在镇宁六马镇,满山青翠,处处生机勃勃。果园里,蜂糖李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小小的蜂糖李如今正承载着当地群众收获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陈红观察蜂糖李生长情况

  “自从陈老师来后,我的蜂糖李挂果多了,品质也好了,价格也卖得高了,特别是2017年,在陈老师帮助下,镇宁蜂糖李名气有了很大提升。现在,我们的果子都不愁卖。”六马镇蜂糖李种植户黄初国高兴地说道。

  黄初国是六马镇有名的蜂糖李种植及经销大户,种有500余亩蜂糖李。他口中的“陈老师”是必赢766net手机版园艺系主任陈红,也是贵州省科技特派员,镇宁科技特派员专家团团长。主要从事桃李等核果类果树资源评价、创新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发及技术推广。

  陈红是这些年镇宁蜂糖李产业不断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2016年,陈红被选派为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并作为黔东南州镇远县技术团团长援助镇远,2017年,他带着对镇宁蜂糖李的特殊感情向学校及省科技厅申请调配到镇宁,开展蜂糖李产业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服务。

陈红为果农讲解蜂糖李种植管理技术

  事实上,陈红与镇宁蜂糖李的缘分还要从2014年说起。六马镇位于镇宁自治县北盘江流域,长期以来面临山多土少、土壤贫瘠的发展难题,缺资金、缺产业、缺技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这样的地方如何发展?

       2014年,陈红一行来到六马镇,第一次接触到蜂糖李,品尝后觉得口感极佳,萌生了帮助镇宁六马发展壮大蜂糖李产业的想法。当时蜂糖李口感好,品质高,却没有权威的检测报告能够证明。2015年,陈红帮助镇宁分析测试了蜂糖李果实品质,出具权威检测报告,并成功审定品种。

  “那时蜂糖李完全没有名气,规模不大,管护粗放。由于产量很低,当地人也不重视,学术界对蜂糖李的相关研究也很少。”陈红回忆起早些年镇宁蜂糖李的情况,最大的问题便是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较好的技术指导,蜂糖李坐果率不高,大部分果农基本没有收成,很多果农选择更换品种。

  产业想得到发展,首先就要解决坐果率的问题。为此,陈红申请项目,带领课题组成员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蜂糖李促花保果增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试验研究,开展化控及环剥试验,研究蜂糖李产量、糖酸品质形成规律以及树体养分状况等,为解决蜂糖李低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初期,陈红团队每隔几天就要到六马镇取样,面对六马镇经济落后、山高路远、居住条件差、交通不便、道路陡峭狭窄等难题,陈红及成员迎难而上,坐客车、搭摩托车,带着帮助当地发展的使命感和对农民的真切感情,用真心、真情,用行动和实践“扎根”镇宁,为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服务。

镇宁蜂糖李长势良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陈红课题组针对蜂糖李坐果率极低等关键科技问题,研发总结出了蜂糖李拉枝整形与枝梢控旺、花果调控等2项新技术并示范推广,制定了蜂糖李果实省级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各1项,实现了示范区亩产量和效益提高50%以上,解决了蜂糖李坐果率低的难题。

2017年在镇宁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后,陈红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积极深入基地、果园等,为企业、果农进行果园规划、现场技术咨询与指导,和企业一起分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全力提升果农的种植技术水平。

  为更好地服务果农,在不同的季节,他还会通过微信等方式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技术及时送达。果农有问题向他咨询时,也能第一时间得到耐心解答。目前,陈红参与各类技术咨询与培训30余场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民达5000余人次。

            

陈红为乡镇干部介绍蜂糖李种植管理技术

  黄初国种植蜂糖李已有八年,早些年,由于对蜂糖李的生物特性不清楚,技术不到位,挂果很少。得到陈红的指导后,黄初国严格按照步骤施肥、剪枝、保果,以前挂果少的李树果实压满了枝头,让他心里乐开了花。每次陈红到六马镇开展培训,他总是最积极的那个学员。

  这些年,陈红先后编辑多本技术资料,无偿赠送给产业主产区科技人员,并通过“专家小院”模式示范推广技术成果,为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建立科研示范基地2300亩,辐射推广15万余亩,实现年产值10亿元,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带动蜂糖李产区300多户1000多人增收。

陈红邀请必赢766net手机版技术团队到六马镇蜂糖李示范基地助力农业信息智能化发展

  在不断推进李树育苗技术更新和良种推广,解决坐果率低的问题的同时,陈红也在不断助力蜂糖李打响知名度。

  蜂糖李品质优,市场价格高,但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陈红多次主动与相关部门及企业对接,为蜂糖李产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在陈红的帮助下,2017年,“镇宁蜂糖李”荣获“全国优质李金奖”,让全国学术界和行业界知晓了蜂糖李,他还邀请国家级李子专家来黔为蜂糖李出谋划策,进一步提高了蜂糖李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陈红在沙子乡开展蜂糖李技术培训

  虽然目前蜂糖李产业发展逐渐向好,但还有许多科技问题急需解决,作为科技特派员,陈红还肩负着搭建起企业、产业、社会和学校之间“桥梁”的责任。

  在陈红看来,老百姓种植管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样的,仅靠自己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也不断升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他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优势,经常邀请不同方向的技术团队和各地专家来共同帮助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通过加强产学研等各方的紧密协作,助力镇宁把这项“甜蜜”事业做得更加红火。

  在乡村振兴中,在广袤田野中,陈红将继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兴农的种子播撒在乡野沃土,把成果留在农户家。“让老百姓种好蜂糖李,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最大的目标。” 陈红说道。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黎潇 吴学思



全文/图转载于: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掌上安顺》


友情链接:

必赢766net手机版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CopyRight © 2023 版权所有:必赢766net手机版(China)-BinG百科 E-mail:agr@gzu.edu.cn 邮编:550025 技术支持:贵州诺维泰网络 网站后台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